中新网吉林新闻4月1日电 3月30日-3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2023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长春市受邀出席会议,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建青代表长春市作经验介绍。
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系列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紧紧锁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全力打造东北一流、国内先进、符合国际标准的营商环境。2022年,长春市市场主体突破145万户,增长11.7%;新引进重大项目300余个,引资额增长10%;汽车产业集群晋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第35位,并荣获“2022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聚力创新突破,围绕“五大环境”促提升
营造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坚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有效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优化长春特色开办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两个月位居全国第五,稳居东北四市前茅。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聚力打造“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长春政务服务品牌,平均审批时限由23.4天压至7.9天,“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8.8%;医保、社保、公积金等9类专业大厅业务事项在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应尽必进”。营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深化“免申即接入,报装即通水通气”改革,推行“五零一优”水气报装服务和“三压减、三提升”获得电力服务,开展银行机构“情景式”评价,通过“赛马”方式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提高融资服务水平。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建成长春智慧法务区,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深入开展“法官进网格”工作,二道区东盛街道矛盾调解中心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综治试点单位;创新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久拖不决的“涉软”积案全部化解,实现历史性突破。营造舒适宜居的人文环境,完成城市主要堵点改造,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医疗照护险覆盖全市;长光卫星研发的“吉林一号”开创了中国商业卫星应用先河,组成了中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推行联合服务,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模式
联合介入实现“一单五清”,全面推行部门协同服务,在线开展空间选址协同、建设条件协同、审批路径规划协同,审批部门一次性提供办理流程和事项清单,提升企业报建效率。联合审查实现“一图到底”,联合审定规划设计方案,开发应用全过程图纸数字化管理,实行一套图纸多部门共享,提供精准数字图纸档案在线服务。联合测绘实现“多测合一”,全面整合测绘种类,将10种测量测绘成果整合为竣工验收综合报告;统一“多测合一”技术标准,长春市所有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施综合测绘。联合报装实现“四个到位”,推动工程审批系统与公共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跨越式提升;通过一表申请联合报装,实现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同步建设;开展市政条件图改革,保障项目建成即可投运。联合组织实现“一站办理”,全面推行“五方责任主体”自主联合验收、市政公用服务联合验收、和行管部门联合验收,有效减少验收环节用时。联合监管实现“一‘眼’洞察”,对项目线上审批办理全过程在线监管,持续规范审批服务行为;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实时查看企业信用记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宽准入、严监管”提升审批效能。
坚持持续发力,打响营商环境“长春品牌”
抓好创新提升,结合长春实际,加快实施2023年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1+4”工作方案,努力打造一批可以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好制度保障,聚焦营商环境领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制定《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立法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提升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推动政策落地,深入开展惠企惠民政策直达行动,加强政策标准化梳理,推动政策“直达共享”“免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切实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强化联合监管,建立职能部门和纪委监委常态化联合督导机制,全面落实《长春市营商环境负面清单》,加大营商环境问题查办力度,集中力量破解政府拖欠账款、执法不规范、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完)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