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2023年开年中国楼市现见底企稳信号
中新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2023年开年中国楼市现见底企稳信号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下行持续一年多的中国楼市开始出现企稳信号。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多项房地产指标同比跌幅大幅收窄,甚至“由负转正”,楼市热度现回升迹象。
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投资、销售均有所改善。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2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同比下降5.7%,跌幅较2022年全年收窄4.3个百分点。同期,商品房销售额降幅也从去年全年的超26%,收窄到0.1%。
部分指标已“由负转正”。1-2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0%。商品房销售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5%。商品房销售均价也较去年同期小幅回升。
今年春节假期过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多个热点城市相继曝出楼市超预期升温的消息,特别是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增长、部分城市二手房价也有小幅回升。
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楼市是否已经进入快速升温阶段?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当日表示,总的来看,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是处在调整阶段,后期随着整体经济逐步改善,市场预期转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2022年,由于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下行状态。去年一些头部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住房交付困难。对此,国家和各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随着经济转暖,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表示,1-2月份市场复苏主要是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补偿性释放,其中大量的交易是改善性换房需求,短时交易量比较高并不意味着市场进入了快速升温阶段。
需要看到,目前市场的各项前瞻性预期指标尽管有恢复,但并没有一下子进入较热的区间,价格变动也相对平稳。而且,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仍在增加,库存去化压力仍较大;房企融资和拿地信心虽有边际改善,但尚未完全恢复。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今年开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企稳,主要来源于三股力量:被疫情阻碍的刚性需求、换房需求,以及预期好转带动的需求。反映在网签数据上,预计需求修复至少会持续到一季度。
不过,李宇嘉提醒,进入3月份,楼市企稳回升的势头并未加速,部分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回升态势放缓;新房市场来访、认购等先行指标也出现下行。这意味着需求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刚需动力不足,改善性需求的循环链条不畅。后续市场能否持续企稳,还取决于对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的政策扶持力度、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等因素。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政策面的支持和呵护、宏观经济面的向上向好、居民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房地产销售量价企稳等积极影响,将对居民购房信心带来支撑。3月份是房企传统的供应旺季,“小阳春”行情值得期待。
不过,他也观察到目前市场表现出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改善性购房需求先行复苏的分化特点。同时,土拍市场、投融资等供给端数据显示其复苏仍滞后于销售端。若点状复苏的分化现象持续,或影响房地产行业后续复苏持续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丽杰认为,随着这波积压的需求快速释放,预计3月市场修复势头较2月有所放缓。但这也并不代表市场“熄火”,而是在向交易中枢修复过程中的正常振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