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接诊了46名患者,17个人的报告单上发现了缺铁性贫血,其实‘见怪不怪’了,确实很多人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门诊,副主任医师苗苗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女性原本就会比男性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特别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妈,缺铁性贫血的比例能达到40%。而对于这种贫血,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种食补方法,就是认真吃肉。
吃肉,对女性来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这段时间经常出现久蹲之后站起来头晕、眼前一片黑的情况,觉得自己是贫血。”26岁的王尧抽血检查后显示是缺铁性贫血,不仅是头晕,嘴唇没有血色、手脚冰冷等缺铁性贫血可能出现的症状她都“中招”了。记者询问得知,最近她正在控制体重,主要以素食为主。
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红细胞当中血红蛋白的数量下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缺铁性贫血”。苗苗介绍,在人体的血液里,含有足量的铁才能促使血红蛋白跟氧密切结合,血液变得鲜红,这时人的肤色也就红润。相反,血液中缺铁就会引起贫血,面色也就随之显得苍白。此外,缺铁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情绪不稳定等现象。
苗苗表示,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动物来源的食物不仅铁含量出色,而且吸收率高,是日常生活中很好的补铁食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吃120g至200g动物性食品。“不挑食、注意荤素搭配,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的吸收。如果日常饮食确实无法满足需求,再考虑额外服用补剂。”
需要提醒的是,除了缺铁性贫血,也有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比如地中海贫血、叶酸缺乏导致的贫血等。这些情况下如果直接补铁反而会带来危害,因此感觉出现不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切勿随意增加或停止补铁。
11-50岁女性推荐铁的摄入量高于男性,孕产期需要量更多
缺铁性贫血是多数女性都要面对的一场持久战。除了通过粪便、汗液、尿液等方式的基本铁丢失,女性月经、怀孕等特殊生理状况的铁丢失也尤为明显。“女生在初潮来临之前生长加快,月经、孕期、哺乳阶段都对铁的需求量增加。从11岁开始,女性每天铁的推荐摄入量都略高于男性,为18mg,孕期则需要更多。”苗苗解释,妊娠时期,孕妇的血容量和红细胞逐渐增加,胎儿、胎盘组织的生长都需要铁,如果不及时补充,无疑会加重贫血的发生。
“大概在怀孕四五个月的时候,总感觉头晕乎乎的,没有精神,后来在产检的时候,医生看了报告说我有缺铁性贫血,才找到了原因。”离预产期还有2个月的孕妈瑶瑶告诉记者。
对此,苗苗提醒,“女性在妊娠期间的贫血是比较多见的,大约有40%左右的孕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贫血症状,比如疲倦、皮肤苍白、指甲变脆等,严重的可能诱发较高的早产率、流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孕中晚期尤其需要增加铁的摄入量。正常情况下,孕早期建议20mg/天,孕晚期29mg/天,如果缺铁严重,补充到200mg/天的情况也不少见,但这些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