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菌物科学与工程国际大会在吉林长春举行 李丹 摄
中新网长春2月19日电(李丹)第一届菌物科学与工程国际大会19日在吉林长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菌物学家李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蘑菇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继续推动食用菌价值研究向前发展。
此次会议由吉林农业大学、国际药用菌学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外行业协会、高校院所、食药用菌企业的院士专家、产业精英,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提升菌物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中国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
40余年来,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增长700倍,达4000余万吨,年产值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油、果、蔬后的中国第五大农业种植业,是“点草成金、变废为宝”的绿色产业。
李玉介绍,中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75%以上,食用菌的产量和创造的价值都居世界首位。食用菌产业扶贫为中国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陕西柞水的工作站到大别山里的保育区,从国家级贫困县的技术推广基地到新疆、云南、川藏高原的产业园区……从事菌物研究55年来,李玉团队开创性地建立了完整的菌物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发展体系,培养出数千名农业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果,尽管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处在国内和国际前沿,但实现食用菌强国梦还有一段距离。”李玉指出,菌物学科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近年才发展成为大产业。
“我们要把‘蘑菇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李玉介绍,蘑菇不仅仅是一盘菜,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原料。“在食用菌全产业链上,我们把很多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用菌进行系统筛选,明确里面到底有什么成分,在哪些方面起作用,比如治疗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等,我们筛选了几十种常见蘑菇,用科学的理念把它解释出来。”
吉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吉林省政府副省长韩福春介绍,该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别是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达到29.6亿袋,位居全国第二位。吉林还要深入实施“百公里蘑菇长廊”和“东木西草”工程,让吉林优质的食用菌摆在全国人民的餐桌上。
会议当天,还举行了《李玉文集》出版发布仪式和李玉“䄱稼”奖励基金启动仪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