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见面会。郭佳/摄
中新网吉林新闻2月25日电 (记者 郭佳)24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在长春召开第十六届国际罕见病日媒体见面会。吉林省罕见病质控中心主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于家傲表示,罕见病发病率极低、患病人数少且人群分散,不仅普通民众对罕见病了解甚少,医务人员同样欠缺认知。只有加强科普教育,才能更好推动罕见病治疗。
目前,全球已知罕见病有7000多种,超3亿罕见病患者,中国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近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因此罕见病并不“罕见”。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被确定为国际罕见病日。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是“让罕见被看见”。
吉林省罕见病质控中心成立于2022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作为全国罕见病协作网省级牵头医院,一直发挥着省内罕见病诊疗管理工作的引领作用。该院依托现有资源并充分发挥多学科会诊优势,建立了多个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协作组,让患者享受到高质高效的一站式罕见病诊疗服务。
于家傲介绍,80%以上的罕见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一些罕见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等特殊方法才能明确病因诊断,但很多医生因缺乏罕见病相关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不足,技术设施受限等,独立确诊罕见病的难度很大。
据中国罕见病联盟调查,42%的罕见病患者曾被误诊,从第一次看病到确诊所需的平均年限为0.9年,如果不包括当年就得到确诊的患者,罕见病患者平均需4.26年才能得到确诊。
于家傲认为,加强科普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对罕见病有更多了解,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罕见病,从而极大减轻了罕见病患者的就医负担,并且得到及时治疗。
当天,该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胃肠内科、风湿免疫科、呼吸科、儿科消化科、儿科内分泌科、肾病科、新生儿科、风湿科、社工部的专家就罕见病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
该院疑难罕见病诊疗中心执行主任于雪凡介绍,自中心成立以来,全体出诊专家献计献策,不断改进和协调出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已形成标准化的就诊流程和MDT会诊相结合的诊疗方式。专家除了日常的门诊之外,也承担罕见病培训科普和宣传的工作,从下周起,每周都会进行罕见病学习培训计划。
据了解,该院将于本月27日举行国际罕见病日主题活动。(完)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