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都市,平安护航。
长春的夜晚路上随处可见闪烁的警灯,生活在这座安全感满满的城市,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底气;社区群、商圈里,民警不厌其烦地开展反诈宣传,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交警设立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进一步拉近了警民距离……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毅前行、创新突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9.5%,破案率翻了一番,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8%,交通亡人事故同比下降34.2%,各项工作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破案追赃
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目标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全市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全民反诈、普法宣传等工作中亮点纷呈。
通过建立刑事警情每日研判机制,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每天召开刑事警情研判会,集中一切资源手段,盯住案件快侦快破,每起案件都要给群众一个交待。
2022年,长春市命案、有影响案件全部告破。召开返赃大会53次,返还赃款赃物总价值4200余万元。开展为期两个月“亮剑收押”行动,将多名职业惯犯抓获收押,依法移送起诉。
2022年,全市扒窃案件同比下降93.6%。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制定《反诈20条措施》,组建市县两级反诈中心,开展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行动,全市510万部智能手机完成安装;加强反诈宣传,制作反诈视频,通报诈骗手段,浏览量超过1500万人次,电诈案件损失数同比下降70.4%。
忠诚履职
用“辛苦指数” 换百姓“平安指数”
摸排走访、巡逻防控、处置纠纷……公安民警用实际行动为“平安长春”护航。
公安机关坚持屯警街面,建立全天候、立体化巡防机制,社区民警、夜巡民警、路面交警,公安武警联勤、特警动中备勤等巡防力量实现网格化巡逻。建立“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不定期开展测警拉动、处理突发事件演练,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市公安局强化重点部位巡防,围绕酒店、夜市、大排档、夜总会、歌舞厅等夜间人员聚集场所建立夜查机制,夜巡民警在聚餐高峰、人员散场等重点时段定点驻守、喊话提醒,及时处置纠纷。通过治安警情每日研判机制,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每天提级研判所有治安案件,缩短办案周期,实现公平公正,化解了矛盾、减少了投诉、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2022年,长春市故意损财、寻衅滋事纠纷类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5.5%,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22.4%。
同时,公安机关还强化重大活动安保,确保重要会事及农博会、汽博会、航空展等大型活动万无一失。强化枪爆危险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储存、销售、运输成品油、醇基燃料油等违法行为。强化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建立交通事故每周研判、重大事故倒查追责等机制,全面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查酒驾醉驾、“三超一疲劳”、农村“两违”等突出违法行为,让群众出行更加安全、更有保障。
践行初心
优化服务环境 亮好公安“名片”
优化营商环境,公安先行。市公安局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全市公安机关建立企业服务群3420个,为企业解决证照办理、绿色通行等问题1.2万余个,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办案对企业的影响。
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公安”活动,改善窗口服务条件,增设服务岗位,配齐服务力量,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交警“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9个365天“不打烊”派出所窗口,全面推进网上办、自助办、预约办、容缺办,群众排队办理业务等待时间大幅缩短。
公安部门涉及的便民利企6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100项户籍业务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理性规范执法,建立“110”接处警规范,要求民警把群众当亲人,“执法先敬礼、有话好好说、有事抓紧办”,对群众纠纷类警情,能现场处置的就地调解化解,不往派出所带,尽量不予处罚。2022年,全市公安窗口服务满意度和警情处置回访满意度显著提升。
市公安局还通过开展“蓝盾初心”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反诈知识、开展普法教育、慰问困难群众,密切了警民关系。设立“好人好事直通车”栏目,服务群众的点滴小事都上网通报,激励全警亲民爱民。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累计为群众上门办证、紧急送医、帮助买药、找回遗失物品等4578次。
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以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为己任,充分发扬“五满意”局风警风,永葆忠诚底色、绘就平安画卷,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小事”,锲而不舍、迎难而上,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本报记者 张鑫多 本报通讯员 杨 昆 尚 昱
【原标题:永葆忠诚底色 绘就平安画卷——全市公安创新工作综述】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王思博)
|